热线电话13916299677
图文传真021-66773338
电子邮箱sale@cnspump.com

传统螺杆泵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匹配对接

栏目:行业动态 ·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 作者:中成泵业

培养4万多名高级人才、实施科技项目和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项、技术交易额超7亿元……中成泵业产品:螺杆泵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引进大院名校来温设立科研机构,为温州带来了哪些科技创新“红利”?近日,市决咨委发布第三方评估研究报告,用一组大数据展示大院名校在温科研机构的发展情况与绩效水平。计量泵

从虚拟到实体累计引进合作载体83个

为寻求的科技创新资源,温州早在15年前就向大院名校伸出“橄榄枝”。离心泵

2002年8月,市政府联合部分大院名校,共同组建公共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虚拟科技研究开发中心”(现更名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入驻,常驻专家达30人左右。排污泵

为加快将高校的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地方生产力,温州市鼓励各大院校在温设立实体研究院。磁力泵

2004年12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温州优质制造技术研究院在温州正式成立,成为我市首家实体型的公共科研教育平台。随后,实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瓯越大地“破土”——2005年,温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正式签约共建“浙江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2006年,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挂牌成立;2007年,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挂牌成立……

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引进各类合作载体83个,专业领域涵盖优质制造、电气、泵阀、汽摩配、皮革、制鞋、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和领域,与温州市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匹配对接。

成果转化呈溢出效应实施项目解决难题3000多项

研究报告评估了温州市3家共建创新载体和8家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入驻单位的2016年度绩效。从评估结果看,机构发展和成果转化情况总体良好。

据统计,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及各引进载体自入驻以来,参与支持建设各类技术平台300多家,培养培训人才4万多名,实施科技项目和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项,技术交易额达7亿多元。

以浙江大学为例,2005年,温州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正式签约共建“浙江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开启了以“服务温州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的政产学研合作服务模式。目前浙大已在温州市建成1个市级技术转移中心、7个县级技术转移分中心,形成一支由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等组成的20人的专业化又不断本土化的技术转移队伍。温州市企业联合浙大先后成功申报48个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开展攻关,先后有16项技术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打破垄断,20余项成果处于水平并实现产业化。据不不会统计,温州市企业与浙大合作项目已为企业创造了200多亿元的价值,是合作经费的60倍以上。

又如,华中科技大学温州优质制造技术研究院在2016年新院投入使用后,目前已注册智能水务、3D打印等10家产业化项目孵化公司,2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加盟,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落户。

课题发起人、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认为,创新本身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一个科技成果的成功应用,往往会带动区域生产力的提升。只要有部分机构在温州成功立足发展,便达到了政府引进的最初目的。

不止于成果转化参与行业企业创新体系建设154个

2012年,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焦磊副教授合作研发“大口径高压无外泄漏波纹管阀门”项目,获得专利5项,新增产值5000万元;2014年,合肥工业大学与乐清巨大矿业有限公司联合美国思科公司共同申报的合作项目“基于快速移动百兆WLAN的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填补了温州在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关键技术方面合作的空白,在科技部成功立项……

十二年来,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共参与行业、企业创新体系建设154个。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浙江欧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欧威科技光视觉技术研发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与温州日高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日高自动化装备(机器人应用)研发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与瑞安市博业激光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浙工大-博业激光工程联合研发中心”。

除了项目本身实打实的效益产出,温企借助项目合作,还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去年12月,希伯伦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交易,成为龙湾区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第一股。这背后离不开“浙江大学(希伯伦)技术研发中心”的贡献。该中心由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建。双方成功研发的“智能控制隔膜阀”产品,被美国铧亚金融证券有限公司“相中”,并于2012年签订(IPL)上市合作协议书,正式迈开上市步伐。

“这充分证明政府引进各类合作载体,成功以较少财政投入撬动了显著的正向效应。”温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积较引进大院名校来温州设立科研机构,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温州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策略。市科技部门将继续做好牵线搭桥服务,引导各类平台与企业深化合作,加强科研攻关,重点解决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让这批科技创新“外援”为温州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上一资质:
下一资质: